综合

美国大学任教十年,他看到大学生越来越“颓”,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的共同困境

字号+作者:多多益善网来源:时尚2024-10-20 12:58:15我要评论(0)

美国大学任教十年,他看到大学生越来越“颓”,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的共同困境2024-09-08 07:04:49来源: 《外滩教育》 上海

美国大学任教十年,颓他看到大学生越来越“颓”,美国背后是大学到大当代 当代年轻人的共同困境2024-09-08 07:04:49 来源: 《外滩教育》 上海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看点近年来,美国大学的任教人教育环境越来越浮躁了。留美12年的年看年轻Alan Jiao博士有10年大学执教经历。在离开教学岗位之际,学生他回顾这些年美国大学教育及学生的背后变化,亦是共同美国时代变化的缩影。

文丨Luna 编丨Charlotte

前段时间,困境斯坦福大学宣布将一口气裁掉23位创意写作讲师,颓引起了师生的美国极大不满。


图源:The Stanford Daily

确实,这几年来,任教人美国大学教育届一直不太平。年看年轻

从教育平权行动,学生到大学财务危机,再到学生示威游行、就业寒潮……

连教育本身的意义也在不断接受审视,大多围绕“教育的回报率”“就业竞争力”这类现实话题。

那么,亲历者对当下的环境有怎样的感受?

“哪怕一周只布置10页简单的材料页也没什么学生读。”

“大家不愿意在思想上被任何东西挑战,让他们接受一个观点真的需要很多周的课。”……

当Alan Jiao在社交媒体上敲下这些感想时,不曾想过自己的“美国大学教书十年对美国大学生的一些观察”会得到大量反馈,评论区中有不少感同身受的回应。

自2012年赴美读硕,Alan Jiao已经留美12年。完成国际关系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后,他又先后在斯坦福和上纽大做博士后工作。2013年开始做助教,2017年开始独立授课,最近两年在马里兰大学任教,主要教授阅读和写作课程。

10年授课经历,他以个人视角观察着美国大学教育和学生的变化。保守、衰落、倦怠、失望,他都感受甚多。

从中,我们亦能以小见大地看到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种种困境:对阅读、思考、写作的轻视,会影响毕业后求职吗?浮躁的社会底色下,怎么才能充分利用好大学教育的机会?

他和外滩君的分享,从“阅读与写作”这个话题开始。


啃中学老本的大学生

很难跟上大学教育的思维要求

Alan的观察多是从人文学者的视角出发,这和他对人文的热爱与执着分不开关系。

从高中开始,他就对哲学有着强烈的兴趣,本科中文系,硕士国际关系专业,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从事东亚研究。

一路走来,尽管因为分数、申请预期、就业打算等种种原因没有真正拿下哲学专业的学位,却也一直未曾放弃对传统人文研究的热爱和投入。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文科生求职,他对美国当代大学生的变化,不仅有人文视角的惋惜,也有现实视角的理解与无奈。


阅读和写作能力退化,是Alan特别直接的感受之一。

2014年左右,他正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同时助理教学本科生写作课中“西方古典学”和“东亚史”两个主题。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每周30页阅读材料,偶尔也有一周超过100页。

阅读材料的难度并不低,包含了大量非常有难度的古典文献,比如罗马时期的维吉尔、文艺复兴的但丁之类的。学生们当然觉得难,也会有抱怨,但还是能够完成。

但到现在,情况已经全然不同。

在最近的两年,Alan为马里兰大学荣誉学院的学生授课。只有每一届最顶尖的学生才能进入马里兰大学的荣誉学院,荣誉学院的独立性极强,有单独课程、单独住宿、单独的科研机会。阅读写作课也都是小班教学。

无论是学生素质,还是学习环境,都比之前的学生要强。

但Alan却感受到,面对一周四五十页的阅读任务,大一大二学生的抗拒情绪就已经很强,100页那更是天文数字。

别说老师们普遍不愿意给学生布置难度较大的阅读任务,即使是简单的材料,学生的吸收度也在明显降低。写作和阅读有着同样能力下降的现象。


究其原因,Alan觉得这既有教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压力。

其一,是高中教育和大学学术要求错位,尤其是文科教育。

其二,是短视频和大数据算法流行,侵蚀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也阻碍了他们培养深入阅读的能力。

其三,是就业等现实压力。

先说高中教育,除了学生们千篇一律的写作套路能看出端倪,2022年面试私立高中教师和跟堂听课的经历,也印证了他的这个观察。

尽管思辨能力是不少优质高中看重的培养内容,但Alan还是感觉,“高中跟大学之间有明显脱节,在于批判性思维培养。”

Alan看到,高中老师们会让学生们去探究不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联,然后鼓励学生去思考历史事件的意义。但在大学的视角看来,这还只是发散思维,没有到批判性思维的精髓。

我个人的教育理念,一直很看重去挑战现有的认知,从批判自我之中重建一个更深刻的认知体系。这是我认为的大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在高中面试中,他也尝试运用这种思考方式。

在讲里根时代的外交政策时,他没有停留在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还引导学生从批判自身的不同角度思考“这些事件是否造成了全球资源分配不公”“美国政治体制本身是否存在问题”等话题。 私校校长也对这样深入的教学设计予以了肯定。


但话说回来,高中教授基础能力本无可厚非。让Alan感到头疼的,是学生们对高中的这套阅读和思考模式产生了路径依赖。

“拿写作来说,大量学生会先列一堆案例,到最后做一个统一的总结,但这其实是大学学术写作中的大忌。学术写作是要把结论放在前面,再举例子去证明。想把学生的观念掰过来其实挺难的。”

那些上课更久、阅读更多、写作更多的学生,能力提升更明显。

Alan曾带过一届学生,当同届学生在阅读通俗文学时,他们在研读古典学,当其他人上完2个学期就结课时,他们上完了5个学期。

而且,Alan对写作作业也很严格,平均分只有B-。学生们必须认真且大量阅读,积极和老师讨论,甚至逐字逐句探讨文章写作,才能在一次次修改后得到理想的分数。

从高中思维转变到大学思维,注定会经历一个相当痛苦的蜕变过程,很多人非常抗拒着这种转变。

这正是这时候,视频和社媒成为了一种“捷径”。课上布置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阅读作业,网上可能会有简短的读后分享,给学生一种“看过视频等于看过书”的错觉。

在Alan看来,“实际这些方式获取的知识非常片面,甚至有时会得到错误的信息”。

更大的问题在于,“信息茧房会产生一个舒适区并让人上瘾,学生更难有意识地进行批判性思考”。一旦依赖这种方式,对深入阅读和思考是雪上加霜。


困在眼前的苟且

这代年轻人正失去对世界的好奇

而就业等现实压力,其实不止体现在阅读写作和思辨能力上,还和Alan观察到的另一个变化息息相关——现在的美国大学生好像正在失去对世界的探索欲,缺少朝气蓬勃的精神气

在顶尖大学的招生说明中,“能为世界带来改变”“成为未来的领导者”等都是对学生的希望,也是录取时的“印象分”。但实际情况却反差很大。

Alan提到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很多学生变得很“宅”。


Alan这两年所在的马里兰大学就在华盛顿特区附近,但让他意外的是,哪怕很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他们也很少甚至都没怎么去过华盛顿,去过美国西部或欧洲的学生也非常少。

钱固然是原因之一。私校的学生或许更有钱有闲,出去的意愿更强些,学校也有欧洲交换项目。

但是在公立大学中,“中产家庭的学生,自己手头的钱还是挺少的。家里也许会付学费,但是出去玩一圈、认识一下世界,家长未必愿意买单。”

因此,Alan还曾为学生找funding赞助,让他们去华盛顿好好玩一天,可最终报名的学生也寥寥。疫情之后,出行的成本翻倍,以前三十欧一晚的酒店现在至少五六十欧,学生们更旅游不起了。

这些年就业压力增大、人文学科衰落,无疑促使学生们变得更务实。

Alan博士时期,写作课上文科专业的学生不算少,但最近三四年,文科专业学生数量急剧下降,一个班中人数屈指可数。别说文科生找工作难,就算是大热的CS专业,甚至藤校毕业生也需要挤破脑袋去申请实习,甚至补习花钱买实习机会,为履历增光添彩。

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起撒钱出去旅游,在课余或假期找一份实习,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很明显更符合学生们的奋斗规划。

就业压力大多数学生逃不开,Alan也不觉得学生为此努力有错。但是,学业上的应付,就是态度问题了。

过去的三个学期中,除了通识的阅读和写作,Alan还负责了了Capstone项目。它要求学生针对现实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展调研,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解决方案。提交一份研究报告,就可以拿到学分。

Alan希望这门课能给学生一个探索自己兴趣的机会,所以他设置任何主题限制。可即便如此,他还是感受到有些学生的敷衍——

持续15周的课,有些学生刻意做一个三四周就能完成的简单项目;

或是把自己本专业正在进行的实验、跟进的项目直接作为Capstone的研究内容,“一鱼多吃”;

还有的学生的选题很好,选了诸如环保等公益项目,但他们却只是简单地在校内发个传单、拉个横幅,没有真正思考如何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个议题,做到更多……

当然,也还是有打动Alan的项目。

有学生发现校内自行车停车位非常少,为了方便骑车的同学,他们绘制了学校地图,又去人流密集区域纪录某段时间区间的人流量,再在地图上设计了出几处可以增加停车位的地方,最终提交给了校方。

至于校方是否采纳这个意见是后话,而Alan欣赏的是这种“真的在乎”的态度。遗憾的是,这样的学生如今凤毛麟角。



大学教师们的职业困境

也影响着学生的教育水平

在学生表现的话题告一段落之后,Alan又分享了大学青年教师的困境,并谈到这个教师的就业困境如何影响学生们接受到的教育。

在日常工作中,Alan也会和同事们聊各种教学问题,老师们之间亦有困惑和无奈。


比如在人文式微的时代,大量、长期的阅读写作课是否还有必要。

确实有老师认为,这个时代或许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些,以适应学生的现状。

现状是什么?是热门的STEM专业薪资吸引人,从而大学里STEM专业的学生人数也暴涨。人文学科不仅是减少,甚至有些大学干脆撤销了一部分人文专业。而这些热门专业的岗位,并不像人文专业那样,要求学生熟悉人文经典,还要能引经据典,写论文。

因此,能看到有些阅读写作课给学生都阅读材料难度不高,写作作业打分也比较宽。

而Alan则一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阅读写作课,不仅仅因为这是他的工作,还因为他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磨练,真正培养一套成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我觉得阅读和写作能力更多是人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理工科也好,文科也好,我不在乎学生学什么专业,但我觉得大家都应该掌握相对理性的思考。

在Alan看来,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因为缺乏探索欲,不了解真实的世界,很可能在未来人生要吃亏。


特别是在斯坦福和上纽大工作时,他感受到许多孩子从小生活优渥,“还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一厢情愿地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美好”。

在上海时,Alan曾居住在外高桥一带,附近就有相对脏乱差的环境。正好遇到课上讨论城市规划,当Alan拿出照片介绍这么一块地方时,很多学生“完全想不到。因为大家心目中的上海就是一个非常繁华靓丽的都市”。

在美国亦是如此。顶尖大学的学生们了解找一份高薪工作的门路,却不了解身边正在发生什么,或是通过简单的标签划分来认识世界,而不是真正去了解和思考。

也正是因此,Alan在社媒上敲下这么一句:“和阅读能力下降比起来,我觉得文科衰落不是什么问题”。


他们还讨论过打分。家境优渥的学生本就拥有更丰富的资源,获得更好的分数也是应然。那么当老师面的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要怎么给分才能既不会太水,又能体现公平?

还有当下跟大学青年教师最息息相关的就业问题。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环境行为学博士赫布·柴尔德里斯在《学历之死》中就提到美国博士们就业的诸多困境。除了当事老师们难受,学生的教育环境无疑也受到影响。

大学为了减少支出,和许多通识课老师只签订短期合约。 “我觉得兼职老师都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可能每一门课都要评估一次,可能每个学期都要评估,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学校可能才会续约。”

从Alan的个人感受来说,“有相当一部分上了年纪的老师,包括一些大牌教授,或许因为铁饭碗在手,教学水平并不高。他们或许很擅长也很专注研究,但对待教学和学生,年轻老师可能更有热情。”

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前段时间还有大学爆出兼职讲师薪资不如助教。这无疑让很多青年教师感到寒心,但就此离开,下一份工作又在哪里呢?

大学青年教师的危机,又何尝不是学生的教育危机呢?


结语

在美国大学呆了十年,Alan Jiao最终选择了离开教学岗位,在加州一所大学做政策分析师。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待遇、学生表现、潮流变化、个人期望……其中许多都是非一己之力能够改变的。

对于留学生来说亦是如此。但是Alan认为,至少留学本身就是迈出脚步看世界。


还可以了解一下美国近几十年的社会思潮变迁和重大历史事件。“就像我提到的,美国当代年轻人对自己的制度非常自信,而留学生却可能有更多负面经历,卡签证、卡审核……如果不了解美国人的思想变迁,就很难避免冲突。”

还有是注重心理健康。在当下,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压力绝不小,求学固然是目的,但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

在Alan看来,尽管能做的也许不多,但至少能帮助留学生尽量平稳落地。

未来的路怎么走,要看大环境变化,也看学生自己的目标和选择。

图源:Pexels、Pixabay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普京:美国阻止中国发展就像是“让太阳不要升起”一样,是不可能的

    普京:美国阻止中国发展就像是“让太阳不要升起”一样,是不可能的

    2024-10-20 12:51

  • 中国首组古龟类行迹和龟鸟共生足迹组合被发现

    中国首组古龟类行迹和龟鸟共生足迹组合被发现

    2024-10-20 12:06

  • 意甲两轮战罢仅尤文全胜 2010/11赛季后首次出现

    意甲两轮战罢仅尤文全胜 2010/11赛季后首次出现

    2024-10-20 11:32

  • 家长亲历:自闭症孩子读普校,这招比给老师送礼管用!

    家长亲历:自闭症孩子读普校,这招比给老师送礼管用!

    2024-10-20 10:14

网友点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