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蓉城教师碰上方志文化,会擦出怎样的奇妙火花?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史明志,可植一份深厚的师碰上方文化自信;以“志”为媒,可览一座城市的志文发展变迁。
地方志是化会火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连接着中华民族的奇妙历史、当下与未来。当蓉
为进一步发挥地方志以文化人、城教擦出以志育人功能,师碰上方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成都方志馆组织了“志成都·致成长”—首届“蓉城方志好课”展评活动。志文
今年9月,化会火花活动面向全市所有学校征集课程,奇妙在广大教师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当蓉来自成都23个区(市)县的城教擦出百余名优秀教师积极报名参与。
蓉城教师充分挖掘成都方志资源,师碰上方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结合不同学科知识体系,巧妙融入方志文化,精心制作各自参赛作品。老师们脑洞大开、创意无限,纷纷亮出看家本领,让人惊喜连连。
在城市建筑中寻找化学妙趣
“成都是一座融合古典韵味与现代风貌的文化名城,古色古香的历史遗迹与恢弘现代的建筑交相辉映。这些古新建筑中,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为基石,确保建筑的稳固耐久;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则以其卓越性能,在现代建筑及高科技领域大放异彩。”成都石室蜀都中学教师李静平说,自己想要通过探索成都建筑的变迁,带领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材料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于是将作品定为“从文物建筑里,阅读城市记忆——无机非金属材料”。
备课过程中,李静平专程前往成都方志馆搜集成都古建筑与新建筑相关资料,挖掘其中使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信息,并确认材料种类及应用。此外,她还组织学生实地探访望丛祠与科幻馆,观察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古建筑和新建筑之中的应用。
课程设计时,李静平通过前置研学任务和课堂情境,让学生先浸润在望丛祠古韵之中,探索这份古典美背后的现代科技支撑,展开一场“结构-性质-应用”的探究之旅。随后,又带学生置身科幻馆,了解学习里面琳琅满目的新型材料。她说,希望通过这门课让同学们明白,学科知识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学习的载体,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能真正理解化学的奥秘。
谈到未来如何将方志文化进一步与日常教学融合时,她表示,自己将借助现代科技技术,把成都的历史、民俗、建筑等都充分融入化学教学,让更多青少年认识成都、了解成都、爱上成都!
在青城山之旅中玩转数学
“享有‘青城天下幽’美誉的青城山是成都响当当的文旅名片,走进青城山,了解青城山,对成都青少年而言十分有必要。”玉堂小学数学教师杨怡怡说,自己提前查阅了相关史志、文献资料,了解到青城山有很多古建筑、古遗址、古文物等,这些都见证了青城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因此,她便萌生了将数学教学与青城山历史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想法。
杨怡怡介绍,自己将此次课程主题定为“秋游计划:数学与历史文化的融合之旅——青城山”,用秋游计划引出青城山历史文化,并带同学们巧用“四则运算”做好旅游攻略,通过安排行程、对比价格、计算时间、统计费用等环节,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的内涵,同时培养同学们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方志文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可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并热爱自己的家乡文化,让文化自信慢慢融入学生的文化基因。”杨怡怡表示,“蓉城方志好课”活动将在广大蓉城教师心中种下传播方志文化的种子,让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方志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为之付诸实践。
历史承载千年文明,志书绵延一方文化。
“蓉城方志好课”创新方志文化表达形式,
带动蓉城教师深挖方志文化、传承一方记忆,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进一步增强地方文化自信、筑牢历史文化根基,
助力古老蓉城方志在新时代彻底“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