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思过网闭门思过网

英国《卫报》:“数据囤积”让人感到压力和焦虑

英国《卫报》:“数据囤积”让人感到压力和焦虑 2024年08月01日 06:56 环球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0 腾讯QQ QQ空间

英国《卫报》7月29日文章,数据囤积原题:我保存了所有文档和照片。英国压力但我真的卫报需要它们吗?我一直有保存个人照片和短信等数据的习惯。我曾为恢复一部2010年老旧黑莓手机中的让人数据跑去纽约市多家手机店寻求帮助,为的和焦就是找回中学时的短信。如今,数据囤积我每月花约3美元买了云端服务,英国压力手机里所有信息都上传云端,卫报我也喜欢时不时上云端翻出过去的让人照片和短信等内容“怀旧”感叹。或许并非每个人都像我这样保存所有照片和短信或保留所有数字记忆,和焦不过,数据囤积我的英国压力个人数字生活癖好确实引申出了很有趣的问题:数字时代,每个人该如何对待自己一路走来所留下的卫报数字记忆?

  我在云端存储的个人数据总共有200多GB,其中包括1.6万张照片、让人历时8年的和焦电子邮件以及44GB的苹果手机短信。我认为,今后肯定还会不断生成和存储更多个人数据,估计还得花钱买更多云端存储空间。当代人现在平均每天生成8MB的上网数据,而10年前这一数字为2MB。此外,当代美国人平均每人拥有500GB的网上存储空间。海量个人数据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存储空间,存储空间的成本和能耗也在不断提升。有统计显示,当下互联网和数字产业的年排放量已与航空产业相当。

英国《卫报》:“数据囤积”让人感到压力和焦虑

  保存多年个人数据的习惯被一些专家称为“数据囤积”。专家说,积累过多数字材料会让人感到压力和焦虑。确实,作为“数据囤积者”,我把自己的短信、照片都保存下来,到底有没有用呢?保存这些数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过去的“好奇”。有时我可能会回想,当年大学刚毕业时自己和好朋友聊了些什么?对未来有何期许?前男友是说了什么才跟自己正式开始交往拍拖的?俩人又是因为什么开始闹别扭最后又分手了?等等。要解答这些好奇的疑问,我就需要上云端去翻看过去的记录。

英国《卫报》:“数据囤积”让人感到压力和焦虑

  不过,我保存所有这些数据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对可能失去过往记忆的焦虑。我承认,如果丢失了过去这些短信交流记录,那就等于丢失了自己过往生活的“证据”,也失去了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证据”。再者,如果身边有人逝去,如果丢掉了当年跟逝者生前的短信交流记录,那就真的再也找不到逝者存在的痕迹了。

英国《卫报》:“数据囤积”让人感到压力和焦虑

  有趣的是,我特别看重数字记忆,但对现实生活中实体物件的保存却并不上心。事实上,对那些老旧又用不着的东西,我的习惯是想都不想直接丢弃。不知道这种重数字记忆而轻实体物件的习惯在其他人身上是否多见?

  我并不是技术玩家,没有云端的时候曾学着网络论坛上介绍的方法尝试使用软件工具自行搞个人数据备份,结果搞得自己相当狼狈效果还不好。大多数人其实跟我一样,对数据和云端等技术活儿都不太行。

  作为少数研究个人数据存储问题的专家之一,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利兹·希伦斯说,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到底该怎么入手管理大量个人数据,包括弄不清一些基本的技术问题。例如,有的人不知道数据到底是存在手机上还是云端上,还有人不清楚清理数据时数据是被彻底删除了、还是在云端什么地方仍留有备份,等等。

  档案专家玛格·诺特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客户找上门来,请她帮忙存储个人数字资料,包括记录“日常历史和重要时刻”的各种短信。诺特说,数字时代这些短信所起到的作用就好比当年的实体书信一样,记录着岁月流逝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演变。

  诺特介绍说,目前就机构而言,已经有很好的数字归档解决方案来存储机构数据,但像照片、电邮、短信这样的个人数据归档保存,目前还没有好用的专门工具。换言之,数据存档工具还没有从机构用户渗透到个人用户,但相信未来肯定会有个人工具出现。

  把起居环境打理得干净不容易,在数字时代要让自己的数字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也并非易事。(作者阿德里安·霍顿,甄翔译)

责任编辑:刘德宾

赞(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闭门思过网» 英国《卫报》:“数据囤积”让人感到压力和焦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