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探索> 校长的底气来自哪里?正文

校长的底气来自哪里?

2024-10-19 09:30:04 来源: 丰衣足食网 作者:综合 点击:711次
校长的校长底气来自哪里?2024-09-24 10:13:01 来源: 《当代教育家》杂志 上海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共50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永不失联


不知不觉,当校长已经快15年了,校长慢慢从稚嫩走向成熟,气自从懵懂走向专业,校长从自卑走向自信,气自也见证了年轻一代校长的校长成长,进入“明师班”遇见全国不同类型的气自校长,有年轻的校长、年长的气自、乡村的校长、城市的气自、发达地区的校长、欠发达地区的气自。如果你问我,校长校长的底气来自哪里?虽然我不是什么名校长,但我可以用自己的见识和阅历,斩钉截铁、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校长的底气首先来自课堂。

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我当了三十年教师,从未见过一个教师是因为教书好而当上校长的》,此文阅读量10万+,文章中写了两点理由:第一,现在的校长都不教书,所以真不需要什么教学能力;第二,现在的学校强调的是管理,完全不懂教学的人当校长的也不少。又写了三点原因:首先,只考虑政绩和升学率,完全不顾学生的死活;其次,喜欢各种形式主义,不能踏踏实实做事;最后,越是懂教育的越当不上校长,反而是一群完全不懂教育的人在管教育。我想每一个读到此文的校长都会被深深刺痛的,我们校长何以被风评如此?

实事求是讲,文中提到的情况不是没有,也不是不存在,更不是无中生有,但不可否认大多数校长还是因为教得好才当校长的。名家名校长更是如此,像我们敬仰的李希贵、魏书生、王崧舟、薛法根、李镇西、窦桂梅、刘希娅……哪一个不是从课堂中走出来的?哪一个不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哪一个不是校长的标杆?那为什么我们校长还会遭遇如此偏见和误解呢?究其原因,我们很多教得好的优秀老师当上校长之后,慢慢脱离一线教学,疏远课堂,忘了自己曾经并一直还是一名教师。久而久之,越发对课堂陌生,逐渐成为外交型校长、事务型校长、官员型校长,长此以往,就连当自己在面对晋升职称的“教学能力测试”之时,也缺乏自信、战战兢兢,可悲又可叹。

当校长的周期是有限的,也是短暂的,可能也就二十几年,然而教师的身份是永远的。因此,作为校长,无论你是集团总校长,还是村小校长,也无论你是资深名校长,还是普通校长,请时刻守住底线,不要忘记来路和归处,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教师,能上能下,自己就算不当校长了,也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就是你的底气所在。

校长的第一管理是示范

李镇西说:“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他进一步讲,“学校不一定有那么多的特色,让老师们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教好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带好每一个班,校长呢,认认真真帮助每一个教师成长,就可以了。”是呀,面对日益功利化的今天,远离教育浮躁,回归教育朴素,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是我们的责任。

教师工作和成长的主阵地在课堂。我们常常讲,一个老师好不好,听他一节课大概就知道了,这话一点不假,一节课蕴含教师的教材观、教育观、价值观、学生观和综合能力。校长要引领和帮助教师成长,首先应是课堂的示范引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经常讲一句话“身教重于言教”,这话也适用于校长培养教师,讲得再多,没有示范,效果不佳;说得再好,没有示范,怎能服众,更多时候教师们就盯着校长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能不能上好课。如果能,他敬你、服你、认同你,你的管理才有效,反之,则管理失衡、失效。

我们校长常常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我一直有个疑惑:“人民”是谁?到底要让谁满意?领导满意、家长满意、还是社会满意?可你别忘了,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评价一所学校优不优质、满不满意?首先第一位的是孩子,孩子要喜欢,孩子要满意,这才是真的满意,真的优质,而实现这一满意的基础是课堂,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所以你的课堂是不是让孩子喜欢、是不是让孩子满意,决定能不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长的第一修炼是课堂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中明确中小学校长的六项专业能力: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这六项专业能力中:领导课程教学和引领教师成长是重中之重,都直指课堂。校长不深入课堂,何以领导课程?何以引领教师成长?因而,校长的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依然在课堂。

近两年,我在各种校长培训中,总能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校长要做教师的榜样和首席,亲力亲为,深入课堂,跟班走班,参与教研,甚至带班带课,以身作则,示范引领;另一种声音是校长要把好方向,做好规划,抓大放小,放权放手,不必事必躬亲,甚至很多集团总校长不参与学校教师的教学教研,不参与一线教学。这两种声音谁对谁错,谁好谁坏,难以定论,令我一度很困惑,也很迷茫。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课上得好—书教得好—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校长,一步一步,从熟练走向专业,从未脱离课堂,在课堂中成长,在课堂中蜕变。校长要不要深入课堂?要不要身体力行?要不要以身作则?要,这是肯定的。但要考虑度的问题,这个度要看你自身的长处、可支配的时间、学校的规模、团队人才的组成以及境遇和境界,还要遵循要事优先原则,可见,站的角度不同,处的环境不同,自然不同。

苏霍姆林斯基在做校长的时候,每天迎接学生到校、检查作业、上课、听课、阅读写作,日复一日,终成一代教育大家。总有校长说,时代不同了,现在校长太忙了,质量、安全、维稳、疾控、家访、创建、迎检……没时间上课,没时间阅读写作,没办法宁静,这里面透着实情,透着无奈,也透着借口。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说:“一个校长的自我领导力,就是不断地努力让专业锋芒化作自带光芒。”你的专业锋芒来自哪里?光芒又来自哪里?当然首先必须是课堂,因此,如果当校长是一种修炼,那第一修炼是课堂。

让校长回到课堂,深耕课堂,构成一个校长自身内在的领导力。把教育家精神,化到每一天的课堂上,化入孩子的每一时刻的学习之中,让每个孩子站到学校中央,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时光,让我们激情满怀,向着未来教育家的那方生长。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哦~

因为微信公众号改革了推送机制

如果不常点开则会晚收到我们的推送

我们想产出更有价值的文章

请关注并星标当代教育家传媒”

不再失联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精彩好文↓ ↓ ↓

作者:焦点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