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园餐新规落地一个月,北京这些学校的做法值得点赞

作者:焦点 来源:热点 浏览: 【】 发布时间:2024-10-20 01:23:39评论数:
北京校园餐新规落地一个月,北京北京这些学校的校园校做法值得点赞2024-10-10 19:42:23 来源: 现代教育报 北京 举报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前,北京市教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北京市中小学校校外供餐管理办法》《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工作指引,餐新确保学生在校吃得卫生、规落吃得营养、地个点赞吃得健康、月北吃得安全。京学

开学已经月余,做法值各学校落实新规情况如何?又有哪些创新做法?《现代教育报》派出多路记者入校进行探访,北京为您带来新鲜报道,校园校一起来看!餐新

北京市育才学校

校领导做“饭搭子”

陪餐共享好“食”光

“孩子,规落你觉得今天的地个点赞饭菜怎么样?合口味吗?”每周中午,育才学校校长桑春茂和其他校领导都会到食堂和孩子们一起共享午餐。月北用餐过程中,京学桑校长用心询问着孩子们的用餐感受。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师生人数持续增长,如何让学生吃上营养健康、安全可口的校园餐,成为北京市育才学校长期重点关注并大力管理的重点工作。

为了确保学生们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学校将食品安全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布置,其中陪餐更是重点工作内容。

目前,育才学校一校七址,供餐对象涵盖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的学生,供餐形式囊括了自办食堂、校外供餐、委托管理食堂三种形式。如此庞大的体量,如何第一时间了解校园餐的具体情况和加大校园餐的监管力度,除了常规的食品安全管理外,陪餐是直接有效的途径。


在新学期开始前,主管领导就做好了整个学期的领导干部陪餐安排,做到“顿顿有陪餐、餐餐受关注”。为保障陪餐工作有条不紊、切实有效地进行,学校对每日陪餐工作做整体编排:每周一、周二安排学校所有校级干部以及面向全校工作的干部分别到每个校区陪餐,轮流到不同班级陪餐,确保陪餐班级的全面覆盖。每周三至周五,学部工作的干部进行陪餐,实现了陪餐工作的常态化、精细化和全覆盖。

学校遵循《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校级陪餐制度。从陪餐工作开始之初,育才学校就强调干部在陪餐过程中要做到“两问两看”。“两问”即一问学生对午餐有什么建议或意见,充分关注学生的用餐感受;二问每日与学生一起就餐的老师对学生餐的意见和建议,从师生的角度全面了解供餐情况;“两看”即一看学生的用餐情况,看学生是否爱吃当日的饭菜;二看学生餐的剩余情况,通过看剩余,来判断饭菜是否存在要改进的问题。


在陪餐过程中,干部们认真履行职责,对当餐饭菜的外观、口味、质量等进行认真评价并做好记录,仔细检查食材是否新鲜、肉类是否烧熟煮透、营养搭配是否合理、口味是否适宜。同时,配餐干部还密切关注食堂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情况,同时关注学生就餐秩序和文明用餐情况,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用餐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

除了学校干部陪餐之外,学校还组织年级组老师、家长代表和膳食委员成员积极参与陪餐。一线老师及学生家长的加入,让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健康安全、规范透明,也让家长们更加放心,不断提升了学生家长对校园餐的满意度。


“健康饮食,‘营’在校园,每日的陪餐不仅是学校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学校对学生们深深的关爱与责任。”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陪餐,学校不仅保障了学生的饮食安全,还增进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学校将继续坚持这一制度,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学生们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美味的饮食环境,助力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

数智食堂

让学生用餐管理科学高效

在161中学回龙观学校,全校用餐人数超过1700人,如何让学生用餐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是学校一直重点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学校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塑造校园食堂智治的新模式,让学生校园餐从订餐到就餐的体验更舒适便捷。

从2017年成立家长膳食委员会以来,学校每学期召开2-3次校园餐专项工作会。家长膳食委员会成员通过定期研讨、随机入校检查、陪餐等形式开展工作,对供应商进行考察评估,确保食材来源可靠、质量上乘;对食堂采买进行市场比价与比质,并向家长公布相关信息;通过微信家校平台向全体家长公开菜品原材料台账,公开成本核算,账目清晰透明。学校推动家委会陪餐常态化、随机化,膳食委员会成员可凭证件随时随机进校检查陪餐。同时,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在校长信箱等多种渠道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膳食委员会及时响应并处理。


学校引入了一套新的用餐管理模式,通过提前订餐和刷脸取餐的形式,大幅提高了取餐就餐效率,同时确保了食材节约和学生营养均衡。学生和家长可以使用订餐APP,在线上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零点菜品、营养套餐或风味小吃。这样的安排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口味需求,还让食堂能够根据订餐数据提前精准备餐,减少了食材浪费。


此外,食堂根据不同餐品的预订数量,灵活安排当天的分餐窗口,提高效率、缩短学生排队取餐的时间。用餐当天,学生只需通过刷脸即可快速领取预订的餐品,整个过程方便快捷。而对于忘记提前预订的学生,系统也提供了解决方案,他们可以现场刷脸领取营养套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健康的午餐。同时,食堂还设有加餐区域,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免费添加副荤、蔬菜或主食。

系统还会根据学生的历史订餐数据,生成学生营养报告,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菜品推荐,指导家长和学生践行健康饮食,帮助学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学习饮食结构和营养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为“明厨亮灶”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事件预警和违规行为识别方面,传统的监管往往依赖于人工巡检,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免存在疏漏。AI事件预警系统成为了提高明厨亮灶监管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工具。通过机器学习,系统能够自动识别一系列违规行为,包括刀具未按规定归位、未佩戴帽子或手套、使用手机以及监测鼠患等。


AI事件预警系统通过安装在厨房关键位置的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视频流并分析图像内容。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系统能够识别特定的违规动作和场景,如厨师操作时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或在工作区域内使用手机。一旦检测到违规行为,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督促管理人员迅速采取行动,从而确保厨房环境的安全与卫生。这不仅显著降低了人工监管的负担,还大幅提升了监管的准确性和效率。AI技术还可以用于活体(鼠患)或物品监测,例如,在厨房工作人员使用刀具后,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刀具是否被正确归位。通过实时捕捉和分析视频画面,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卫生隐患。

此外,AI事件预警系统还具备数据分析功能,能够记录和分析违规事件的频率、类型和发生时间,为管理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识别问题根源,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抓手。

北京市密云区第二幼儿园

“24节气”端上餐桌

校家社护航幼儿饮食安全

“有请今天的‘小小报菜员’介绍菜谱!其他同学请安静专心进餐,细嚼慢咽。”开饭啦!开学以来,密云区第二幼儿园(简称“密云二幼”)聚焦幼儿饮食健康,精研食育形式,全面升级校园餐饮服务与食育教育体系。

为确保每位幼儿都能获得均衡、全面的营养,密云二幼依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及营养学原理,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双周营养带量食谱。“这份食谱通过科谷类、肉类、蔬菜、水果及奶制品等多种食材的科学配比,确保孩子们在日常饮食中能够充分摄取到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素。”二幼园长于秀艳介绍。此外,园所还紧跟节日节气变化,巧妙融入中华传统美食,如清明青团、端午粽子等,让孩子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小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月二”春龙节幼儿园膳食委员品尝春饼

记者从二幼了解到,为了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透明度与参与度,密云二幼建立了由多方力量组成的膳食委员会,包括园所干部、教师、家长代表、厨工、保健医及财务人员,家校社共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委员会每月定期召开会议,深入讨论膳食提质方案,审核食堂财务收支,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公开每日食谱,接受社会监督。每年,园所还会举办两届主副食伙食花样展示活动,并邀请家长代表亲临现场,共同参与“开学第一餐”的体验,让食品安全成为家园共育的重要一环。


开展“舌尖上的二幼”伙食花样展

在确保校园餐安全营养的前提下,二幼充分利用“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资源,将校园餐与自然、文化紧密结合。在每个节气到来之际,园所都会组织相应的食育活动,如节气美食制作、农事活动体验等,让幼儿在“舌尖上”感受节气与饮食的紧密联系,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智慧。

“我们希望以餐食为窗口,助力孩子在园获得方方面面的成长,让孩子们在就餐过程中体会到安全感、仪式感和幸福感”。自2014年起,密云二幼便将“爱的教育”文化理念融入食育课程之中,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据了解,二幼的食育课程体系包括“健康饮食、劳动教育、礼仪养成、食品安全”四大主题,通过“我是小小报菜员”等活动,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与认知;在“进餐礼仪我知道”环节,培养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同时,结合“种植”实践课,让幼儿亲身体验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增强劳动意识与责任感。


孩子们自己挑选食物、参与设计食谱,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密云二幼还在策划地域传统饮食文化调查、食物种类探索、买菜体验等实践类幼儿教育活动,丰富校园餐的教育价值,拓宽幼儿视野,推动食育教育的深入发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计划进一步拓展食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建立食育设计共同体,整合后勤、家长及社区资源,共同参与食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于秀艳表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常悦 冉阳 姜思瑶

编辑:杨旭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最近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