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基金折价溢价频发 多只产品昨开盘停牌一小时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10月8日早间,场内产品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基金旗下部分LOF基金于当日早盘停牌一小时。折价昨开叠加10月7日晚间及此前公告的频发盘停牌部分ETF停牌消息,很多场内基金都因为场内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净值而出现此类调整。场内产品
当然,基金也有部分场内基金受涨停板10%限制,折价昨开实际净值的频发盘停牌增长率也明显高于场内价格的涨幅,即出现明显折价。场内产品对此,基金有分析指出,折价昨开两类情况都与近期出现明显的频发盘停牌资金抢筹行为有关。早在2024年国庆假期期间,场内产品就有资金关注部分投资A股市场的基金ETF并大举买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折价昨开10月8日早盘,科创50、创业板相关ETF出现批量涨停,而行情的持续火爆也在推高A股市场的做多热情。
与资金抢买A股有关系
10月8日早间,又有多只基金公告盘中停牌,而在10月7日,也有基金宣布停牌方案。这些基金以场内的ETF和LOF为主。
当然,有关停牌的具体原因主要是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净值,这与近期出现的A股抢筹行情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布停牌消息的具体基金当中,普遍都是创业板以及创业板科技等相关ETF或LOF。此外,也有部分宽基指数ETF停牌,包括汇添富中证500LOF、中 金 中 证 优 选300LOF、招商中证全球中国互联网ETF等相关基金,在10月8日的公告中也纷纷提及场内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在10月8日开盘停牌一小时。
有分析指出,近期出现的ETF场内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增长率,原因与资金抢筹A股有关,跟踪创业板和科创板的ETF实行涨跌停板幅度限制在20%,比其他设限10%的场内基金更具弹性属性,因此吸引很多配置资金关注。
当然,行情的火爆虽然助推场内基金的价格升势,客观来说,依然有场内价格涨幅低于基金净值增长率的情形。如前所述,这主要是因为部分场内基金的涨跌停幅度设限10%,很多场内基金的价格不足以体现真实的一揽子股票当日收益情况。
以9月30日收盘情况来看,Wind统计显示,在960只非货币型ETF中,当天场内价格鲜见跌幅。对比当天场内价格上涨的ETF与基金净值增长来看,有455只ETF的场内价格涨幅低于净值增长率。这意味着相关ETF的场内价格出现了折价。
特别是科创芯片ETF南方(588890.SH)、集成电路ETF(562820.SH)、金融科技ETF(516860.SH)等窄基ETF在9月30日出现折价,超过20只产品的差距在5个百分点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0月8日早盘,ETF市场再掀涨停潮,尽管随后有所回落,但部分行业指数ETF依然跑输基金份额参考净值的盘中预测数值。例如数据ETF(SZ159527)等,10月8日开盘“一字板”涨停(10%)后,预测的 IOPV 值一度涨超16.42%。
机构青睐通过ETF布局
比起在A股直接参与个股投资,机构普遍青睐通过ETF布局,2024年国庆假期更是有资金大举买入港股、日股等非内地上市相关ETF。而需要指出的是,这部分ETF的资金博弈迹象明显,10月8日出现了明显的资金出逃。
10月1日~7日,据公开数据统计,在港交所上市的科创50ETF——南方科创板50一度涨超30%;博时科创50涨超26%。在日本东京上市的南方中证500ETF更是一度大涨超过75%。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0月8日早盘开市,部分ETF高开低走且跌幅持续扩大。以南方科创板 50ETF 为例(HK03109),早盘以14港元开盘,随后快速下跌,截至11点,跌幅一度超过28%,成交金额已经接近前一交易日的一半。
这与非内地上市的科创板50ETF不同,同期盘中走势对比来看,很多依然封住20%的涨停板。例如科创 50ETF 增强(SH588450)在11点依然维持着涨停态势。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很多指数成分股大多都集中在同一行业中,比如科创板相关指数ETF普遍集中在医药、半导体行业。随着行业指数普遍大涨,风险增大,这也是很多外资谨慎看待当前A股市场火爆的原因。
不过,对于近期国内政策对于股市的提振来看,市场普遍对A股接下来的走势充满期待。
公开消息显示,以高盛亚太首席股票策略师慕天辉(Timothy Moe)为首的分析师团队在10月5日的研报中,将中国股市评级上调至“超配(Overweight)”,预计还有15%~20%的涨幅,并将沪深300指数目标点位从4000点上调至4600点。
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中国在未来几周宣布更多政策措施,A股可能进一步上涨10%~15%。此外,汇丰将A股市场评级由中性升至“增持”,目前已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标志着市场转折点,并可能提供跑赢大市的窗口,而目前A股市场估值仍有吸引力。
本文地址://m.shelfshift.com/html/34f999061.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