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今夜打响1/4决赛,八强捉对厮杀,洲杯多组豪强对撞,球迷扩军后的样群欧洲杯,在大半个月的看欧厮杀后终于进入到最精华阶段。
对于看球的洲杯球迷来说,仅剩的球迷7场比赛,含金量和吸引力要比小组赛阶段大得多。样群
八强战中,上半区西班牙对德国,洲杯葡萄牙对法国,球迷都是样群令人垂涎的较量,前组对决是看欧本届状态最好的两支球队,后一组则有C罗大战姆巴佩的洲杯球星看点。
对于小组赛只看集锦的球迷欧洲杯关注者来说,西德大战恰逢周末,又是0点开球,收视率有望大幅上升。
在关注欧洲杯的中国球迷中,有一个人数相对少、但却特色鲜明的群体:女球迷,虽然占不到半边天,但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
在不少商家的营销理念里,欧洲杯大赛中,女性只是陪衬角色,甚至还是男球迷看球的“阻碍”。
比如某外卖平台的广告创意中,就连范志毅都要在看球时防备“河东狮吼”:“当你半夜看球,吵醒老婆……”
广告中,范大将军在沙发上吓得瑟瑟发抖,于是只好点外卖哄老婆开心,才能继续看球。
但事实上,中国女性球迷的占比,其实并不那么边缘,更不是单纯陪衬甚至阻碍。
从人数占比来说,欧洲杯中国球迷的性别比例,大概在“三七开”左右。
根据艾瑞数智的调查,上届欧洲杯中国观众里男性占比75.32%,女性为24.68%。
也就是十个球迷中就有接近三个女球迷,这个占比,是不是高于你的想象?
当然,男女有别,中国的女球迷群体,确实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来看另一份某国内平台的欧洲杯球迷数据调查。
在中国的欧洲杯男性球迷中,“看球也踢球“”的占比达到41.8%。有超过四成人,踢球与看球相辅相成,足球,就是他们的核心需求。
而女性欧洲杯球迷中,有26.8%的人,是“看了世界杯这样的大赛后”才成为了球迷,受到大赛氛围的吸引以及媒体宣传的影响,由此入坑足球。
另外,女性球迷中,还有30.4%的人选择了“受到家人朋友影响”而成为球迷,而男性这一比例仅为15.4%。
所以,女性球迷这个群体中,确实有一定比例的“陪伴属性”,当我在意的人看球,我也容易爱屋及乌、与他同好。
这其实也是年轻一代球迷的特点,共享与社交,是看球的搭配属性。
在95后的Z世代球迷中,有35%表示,最开心是和朋友一起看比赛,而70、80后球迷,这一占比只有6%,他们普遍更享受独自看球。
这样的属性,造就了特殊的看球情境与需求,应运而生一批足球女主播,在欧洲杯期间走红,她们也许未必“专业”,但却有自己的优势。
00后的艾米,毕业后做过模特和艺人助理,后来转型网络主播,欧洲杯期间,她穿着德国队球衣与粉丝互动,吸粉不少。她说这是受爸爸的影响,中学时爸爸给她买了德国队服穿,让她开始关注足球。
“其实我并不是直播比赛,我直播的平台没有欧洲杯版权,我只是播放比赛声音,然后和球迷聊天。看球很需要氛围,一个人看球可能很无聊,有了这种直播,大家可以互动玩起来。”
“以前做助理一个月3千块,现在直播一个月4、5万,少的时候也有1、2万,都是我的辛苦付出,也挺好的。”
在欧洲杯关注点上,你也能看到男女差异。
男性球迷最关注的欧洲杯内容,前三位是:比赛数据(38.5%)、集锦(30.2%)和球队新闻(14.6%)。
女球迷最关注的前三位则是:赛场内外(23.1%)、比赛集锦(23%)和球队新闻(20.5%)。在对球星的关注上,女性球迷选择占比(15%),高出男球迷一倍(7.3%)。
由此,我们可以预计,今夜明晨的两场球,随着后半夜C罗的登场,女性观众的人数可能会有较大上浮。
另一个数据,体现出欧洲杯期间女性的另类参与度。
据某外卖平台的数据,欧洲杯开赛后,夜间订单中女性球迷的占比提升,尤其是凌晨订单中,女性消费者的外卖量环比增长32%,明显高于男性的25%。
当然,这其中会有不少陪伴另一半看球的女性参与者,即使她们被调侃为伪球迷,你也无法否认她们的参与。
更何况,当你真的走进女球迷人群,具体到单个的个体,你会发现,标签化的伪球迷帽子,会被打得粉碎,她们中有些人对足球的了解,会令你由衷佩服。
80后的晓诺是某企业中层,每两年的世界杯+欧洲杯,是她紧追的比赛。熬夜看球,其他业余时间补觉,她认为很值得。
作为资深球迷,她开始看球是1996年欧洲杯,也由此喜欢上那届冠军德国队:“对比埃尔霍夫的金球夺冠还有印象,时间过得太快了。”
在晓诺的家里,还积攒着《足球俱乐部》与《当代体育》这两本杂志,“是上学时省钱买的,现在年轻球迷都不知道这两本杂志了”。
对于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足球,晓诺的回答是:“喜欢就是喜欢,女生要是爱上足球,会比男孩还疯狂。”(李普利)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